?
1、搞定便利店要突破“兩個成本”
商業本質中有兩個剛性成本,一個是物流成本,一個是引流成本。
第一,物流成本。便利店的客單價十幾塊錢,用50%的物流成本——7-8塊錢去做配送,完全違反了商業的本質。這種模式是不可持續的。
第二,引流成本。便利店這種小客單價的零售,經測算,需要有10次復購才能收回引流成本。100元的生意,120元引流成本合理嗎?
這兩個成本就是互聯網沒有辦法突破最后一公里的死穴。所以,不是資本愿意放過便利店,而是這兩個成本無法突破。
2、鼓勵就近自提 而非附送物流
為什么便利店能夠成為這只互聯網打不倒的小螞蟻?因為便利店離千家萬戶很近,已經成為了一個個物流的節點。我認為,更應該鼓勵的是,消費者就近自提商品,而不是疊加附送物流。對消費者來說,便利店就在他散步100-500米的地方。
檢驗一個好的商業模式要滿足“兩個凡是”:凡是對消費者體驗有大幅提升的,凡是能提升行業和企業效率的。有些模式能夠提升消費者體驗,但是不能提升行業效率。比如上門做蛋糕,在門店一天可以做8次,而上門只能做3次。行業效率沒有提高反而下降了,這就不是好的商業模式。同樣的,便利店給消費者配送商品,消費體驗略有提高,但行業效率降低了。
所以,我認為便利店應該成為毛細血管似的物流節點,這是現有的其他消費形態無法做到的。
3、便利店須從獲“單”到獲“客”
今天如果做得好的話,便利店還是可以做到2-3塊錢一個獲客。客已經到了你的面前,你是獲“單”,還是獲“客”?
以前,便利店是獲得這一單,沒有獲得這一客(人)。但如果你能夠獲得這一客,作為你的用戶留下,那你的獲客成本也就是2-3塊錢。那么,便利店的引流成本是令現在的互聯網都羨慕的,也是別人無法取代的。
4、月銷售×10要做四個“在線”
所以,傳統企業要從四個“在線”做起——產品、客戶、員工、管理。
產品在線,便利店是否能在背后架起幾千甚至上萬SKU的虛擬店?虛擬店的商品根本不用進門店,而是要幫消費者實現更省和更多的選擇。
客戶在線,現在已經有很多便利店在做客戶100%電子會員化。每一個便利店要奔著近一萬個會員去。便利店有沒有這樣的決心?
管理在線,不能再用互聯網誕生前的、層層推導的開會模式來管理。有一家企業沒有設置任何二級管理部門,總部直接管理。每天早晨總部給1000個電商開在線會議,有視頻遠程巡店,節約下來的區域經理、大區總經理的預算投入到神秘客戶的投入量上。最好的監督就是消費者,而且這些神秘客戶的反饋通過APP也是實時的。這就是管理在線。
員工在線,只有員工對于客戶的連接是緊密的,而不是冷冰冰的微信公眾號。現在,很多便利店都是加盟制,都是員工創業來開的,他比任何零售都有自動力來服務好客戶。為什么企業不能提供工具呢?四個在線的核心是員工在線。
便利店不是新零售的風口,風口會過去的,不要去跟風,便利店站在所有新零售的門口。要大膽、堅定地走過去。
原創文章來源《便利店頭條》,由小廝吃貨http://www.xiaosichihuo.com/轉載,如侵權需刪除請留言,謝謝!